完成南湖大山的挑戰,感受只有四個字:欲仙欲死。

 

靠著初級合歡東和雪山經驗的百岳肉腳,不知死活43夜爬南湖,整趟行程墊後「壓隊」、走到行屍走肉、幾乎氣絕,簡直就像那個在國內未游完過50公尺、卻參加雪梨奧運100公尺自由式比賽,結果游到險溺斃的赤道幾內亞的游泳選手穆山巴尼

 

雖然領隊賴桑說:人最後都會忘卻痛苦的部分,剩下美好的部分反覆回味。但懦弱的人對痛苦記憶特別深刻,這趟旅程讓我身心近極崩潰的折磨和羞辱,我永生不會忘。

 

但或許老天垂憐,4天行幾乎都是天氣晴、視野佳的好天候,得以讓每一回翻越彷若下地獄的苦楚,轉身,就置身如同上天堂的美景,還來不及激動痛哭、就要感動得落淚。歷劫歸來,先用美好的片段壓壓驚,回味一下我心中的南湖十美。

 

一、東峰日出

 

上回看日出是高中畢旅在阿里山、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久到早忘記每一天的開展和運轉是五彩繽紛的、是蓬勃昂然的。久到目光被制約在電腦銀幕、電視銀幕的四方框裡,以為世界也變小了。

 

 

 

 

南湖東峰,海拔3632公尺、百岳排名第14,山貌全是石壁峭嶺,我們摸黑手腳併用爬上,一路被領隊領到一處避風的崖壁後,倚著石壁等待日出。前面是雲海、前面的前面是太平洋、前面前面的前面是天空。心噗通通地跳,因為害怕,被風吹落就與天地同眠;也因為興奮,像要見證最原始的盤古開天闢地儀式。藍、紫、粉、橙,天色變換如同開場花火秀,太陽升空是那樣慎重,或許在山下離它太遠、才把日子過得那樣揮霍。

 

二、審馬陣大草坡

 

 

這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一段南湖景色,也是一路上、下南湖最溫柔善良的一段路,一整片及膝的短小玉山箭竹,低著身子讓位給周遭的群山眾嶺展現氣勢,留白給藍天白雲任意流動,緩緩的坡、輕輕的風,讓我想起北海道的美瑛山丘,但比起美瑛又更大器樸實,簡直讓人捨不得把它走完。

 

如果要為自己的人生畫一幅畫,我就希望它是一片草原,懶懶的、只生一種植物,溫溫的、沒有高潮迭起,行經的人無須讚嘆、不必挑戰,只要深深一呼吸、默默地帶著一身舒坦離去,就像審馬陣草坡。

 

 

 

 

 

 

三、萬紫千紅防火巷

 

從上山的果園到登山口前,會經過長達2.7K奪魂催命般的陡上廢棄林道,就在心中髒話直飆的時候,竟然迎面而來一片萬紫千紅,像摩西開紅海一樣,把瘦高嚴肅又暗沈的冷杉撥成兩邊、分出一道彩虹。

 

 

 

(紅頭巾雙人組裝口愛)

 

這麼美麗的景象,其實是人造的,它是條「防火巷」,用較不易燃燒的草本植物當阻隔,防範山林大火讓高山森林一夕燒成灰燼。但我也懷疑,這是一個詭計,給登山者一點「灑咪思」,嚐點甜頭,再一步步誘你步入崎嶇的山路。

 

四、松針地氈

 

走過防火巷,是二葉松林地,滿地的二葉松上灑著一些些松果和幾片紅葉,天晴時走在上面,軟軟地很有彈性,像是上等天然地氈。但雨後松葉被浸濕,也可能讓人步步驚魂。

 

 

 

 

 

 

五、峻秀山形

 

南湖大山,有帝王之山的稱號。帝王的由來,就在它圈谷地型形成眾山拱月的帝王之姿;另外我想,也在於他的難以征服。

 

南湖大山(主峰)

南湖東峰

中央尖山

五岩峰

 

南湖群峰有8座百岳,我們這回就賺了4座,主峰、東峰、北山和審馬陣。主峰、東峰都是硬梆梆的板岩,有稜有角,主峰頂有個凸起、就像頂皇冠;東峰兩側稜線幾成直角,就是一付桀驁不馴的死硬派。

 

六、林間光影

 

 

 

 

 

就是那個光,讓高山那麼迷人。不同時間、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山中各種光影產生比萬花筒還多變的組合,如夢似幻的情境,妳覺得離遠塵世、身心潔淨。

 

由林間穿透的光線最奇妙,山林像把篩子,把光波篩成直線,讓時間排排站好,人躋身其間,可以儲存一些年輕,吧。

 

七、雲陵晨曦

 

 

(有山友團一早起床做「哈啾功」,以拚命哈啾的方式「熱身」)

 

1天到雲陵山莊時已天黑,一起頭就走了近10K,都遠超過大伙的想像,疲累不堪。休息一晚,第2天一早,就見到了這幅金色晨曦,立即粉飾掉前一天摸黑的膽顫心驚。

 

八、圈谷夕照

 

 

南湖圈谷和雪山圈谷,都被認為是冰河遺跡,形狀也像是用冰淇淋杓子挖出的一個可愛的U型凹槽,本來預期住南湖山莊的那晚可以看滿天星斗,但因雲層厚,反而不如在雲陵見著的閃亮。

 

倒是,日夜交會之際,趕上了最後一刻的夕陽,太陽快落到底,夜的寶藍把日的淡橘壓到天邊,晉魏分明,像一杯雞酒尾。

 

 

(南湖下圈谷,中間紅紅屋頂的,就是南湖山莊)

 

九、山間雲海

 

 

 

我們下山的第4天,以為美景已盡收行囊,連相機都塞入了大包,一心只掛念著早下山、早洗澡。誰料到,在多加屯前後,竟還有臨別秋波,此生所見最盛大的雲海就在腳下,簡直像聖誕節熱銷的雪花沙漏,團員戲稱,是八仙過海的佈景。

 

十、賴桑感情菜

 

 

我的大腦直通胃部,許多美好的記憶都來自於口腔的滿足。在山上4天不梳洗、不成眠,走到腿部顫抖、背部刺痛,一杯熱熱的紅糖桂圓茶、一碗熱騰騰的湯,就足以抵擋一切。

 

我們的領隊賴桑其實不太會給人安慰,但他有用感情在料理。行前我們特別要求別和其他登山團一樣吃71湯「養豬餐」,他餐餐菜色極簡,卻在我們走過夜路時端出冒著白煙的幸褔火鍋熱湯、在度過考驗意志力的五岩峰時煎了大補帖牛排,在胃部、在腦部,在心理、在身體,都給了我們儲備了這幾乎是我們極限之旅的「饋力」。

 

 

 

王山假沙李

 

 
arrow
arrow

    楊小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