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片子一開始,侯孝賢、李屏賓一行人到台南麻豆電姬戲院為坎城影展宣導短片取景,一名麻豆婦人熱情地握住侯導的手說:「很少人來我們麻豆拍片,好感動唷。」

 

從這裡開始,我就感動了。

 

我愛看電影,一直覺得電影是夢的產業,從戲院裡射出的那道白光、到影片裡由光和影組成的畫面、情節,它解放了我們現實的桎梏,提升了對人世的理解與想望,產生所謂「夢想」這個東西。《乘著光影旅行》讓人從李屏賓攝影之路看見,那些泛著白光的夢想並不是憑空生出的幻想,而是偉大的電影工作者一點一滴耗用自己人生:包括青春、家庭、勇氣、智慧,才為眾人築起夢想的燈塔,讓世人有所投注和寄情,得以在即使平凡、平淡的人生中,也能感動著什麼而活著。

 

所以就像那名婦人那麼激動握著侯孝賢的手一樣,這片裡的每個畫面,都讓我心底一直翻滾,(如果能夠)也多麼想握著李屏賓的手說:「好感動唷」。

 

銀幕裡穿插著播放李屏賓人生歷程和作品:《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戲夢人生》、《海上花》、《最好的時光》、《花樣年華》、《不能說的祕密》..,一幕幕都像串起我成長關節的卡榫、或許還有著許多之所以成為今日自己的種種啟發;但那時只有做為觀眾任性的單向解讀和領受,並不知道那些細微的光影、色澤變化底下,有多少拍攝者的心意。

 

李屏賓以他低沈富有磁性的嗓音說著,為了不再重覆《童年往事》、《戀戀風塵》「黑白彩色片」、「彩色黑白片」的風格,如何說服侯孝賢在《戲夢人生》和《海上花》裡「上色」,在《戲》片裡,他為偷偷加入淡淡的柔焦、讓影片不要那麼暗,還不惜用「騙」的,和助理在片場裡說「暗語」,不讓侯發現;到了《海》片,要達到光影跟著光隨人移動的效果,自已設不同顏色的燈,一度讓侯關燈嫌棄:「這不寫實、太漂亮了。」但李屏賓說服他:「這是華麗寫實。」

 

二十多年的老拍檔的信任和默契,並不僅是氣味相投,而是不斷磨合、激發中相互提升。最爆笑的莫過於反映在他們去法國拍《紅氣球》的時候,侯一旁像說夢話一樣指著天空說,兩顆氣球要先碰在一起、然後一顆如何飛轉、再繞回去和另顆氣球相靠,就像蜻蜓交尾一樣;李先是一旁「嗯嗯」應聲,然後說:「導演,你說那氣球怎麼飛、怎麼動,不是真的吧!」

 

另名導演姚宏易下了一個絕妙的註解:導演是在結構,不斷天馬行空去想;攝影是解構,不斷要去拉回現實,說這個不能做、那個做不到。然後畫面跳到侯篤定地說:「你交給他(),他就會做出來。」接著穿插侯和李兩人各自搔首模樣的畫面,真是太太太太可愛。在他們兩個不知搔掉多少華髮後,不斷在結構、解構建構的畫面,我們卻可以在冷氣房裡翹著二郎腿就能享用,是多麼大的幸褔。

 

如今,李屏賓拍出的影像不僅僅只有台灣人的感動和記憶,他和香港、日本、越南、法國..等全球最優秀的導演合作,許許多多國家的人透過他的眼睛去感知這個世界。但對他而言,他最牽掛的卻是,離他愈來愈遠的家。

 

2008年,李屏賓獲得國家文藝獎。人在沙漠拍片的他,一看手機裡竟有20多通未接來電,他心一揪、手直抖,直覺是家裡出事了80多歲的老母住台北,美籍妻子和一雙兒女住美國,他在外的時間早已超過待在家裡的時間;電影裡有他兒子的一段訪問,提到小時候曾看金馬獎轉播,看到爸爸得獎的剎那,卻立刻去把電視關了,因為他生氣爸爸老是不在身邊。所以,在人生獲得最大榮譽的那刻、立即反射出是他長久以來對家庭的慚疚,最終在友人簡訊中解答,於是乎他留下的得獎感言是:在獲得最高榮譽時,無人分享、擁抱,才讓他真正體悟到,最在意的是家人。

 

(李屏賓帶著李媽媽到挪威出席他的個人影展,是他母子兩首次相偕出遊)

 

這便是我一開始所說的,一部部動人電影中最動人的部分在,它是由耗用他人真實人生下所完成。而這部李屏賓的紀錄片,把兩者都拍了出來;不論你看到的是哪一面,都一定會大為感動。

 

關於李屏賓:

浸淫電影攝影領域已達三十年,九度入圍金馬獎、拿下五座最佳攝影獎,獲頒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

 

得獎紀錄:

《策馬入林》第30屆東京亞太影展最佳攝影

《戀戀風塵》法國南特影展最佳攝影

《戲夢人生》第30屆金馬獎最佳攝影

《女人四十》第32屆金馬獎最佳攝影

《花樣年華》第37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第53屆法國坎城影展最高技術獎

《千禧曼波》第3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國第25屆金雞獎最佳攝影

《心中有鬼》第44屆金馬獎最佳攝影

《太陽照常升起》中國第9屆長春電影節最佳攝影

 

關於《乘著光影旅行》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楊小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