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COOP充滿伍迪艾倫的黑色幽默)


SCOOP》是部非常伍迪艾倫的片子,從頭到尾都充斥著伍氏神經質的喋喋不休和九彎十八拐的幽默。但台灣譯名《遇見塔羅牌情人》和大陸譯名《頭條秘辛》都失之千里,以一個媒體人的角度來看,這片子應該就直接了當叫做:《死了都要跑獨家》!

 

菜鳥記者為了挖掘新聞接近出身名流的殺人嫌疑犯,經過百轉千折、真真假假的鋪陳,菜鳥記者卸下心房愛上溫文儒雅的調查對象時,調查對象才終於露出犯罪的狐狸尾巴。這類情節的電影多如牛毛,在電影中調侃自己現只需擔心「吃飯時不會心肌梗塞」的伍迪艾倫,還沒有真老到要賣一個陳年老梗;他硬是在老骨頭外披上一件閃得讓人笑岔氣的外衣真正要跑這個獨家新聞的人,是一個死掉的資深記者。

 

我不知道伍迪艾倫這劇本的意圖,是要向記者致意,還是把記者諷刺到最深處去。

 

電影一開始就是這資深記者的喪禮,同事和同業細數他的豐功偉績:情報比情治系統還早一步、在戰地中如何行賄脫身、所有當權得勢者都把他列為頭號敵人…..;接著鏡頭一跳,這記者似乎去到了類似「奈河橋」等待投胎分發站之類的地方(伍迪艾倫一定有參考台灣或香港的鬼片場景),這名記者做了鬼、還在跑「死人新聞」。

 

 

(死掉的記者透過女主角寫獨家新聞)

 

資深記者由另一名「鬼」的口中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獨家線索,就如他同事口中形容的他--「如果有獨家大新聞,在墳墓裡也會自己爬出來追」,於是上窮碧落下黃泉、跨越陰陽界,透過一名初出茅廬卻也渴望跑到大新聞的年輕菜鳥女記者,把他的獨家新聞寫出來。有趣的倒是,那個在陰間給他獨家新聞線索的人,給這個死了還想「搶第一」的記者一盆奈河中的冷水:可惜啊!你現在要去的地方(陰間),沒有第一、只有最後。

 

沒當過記者、而且真跑上一陣子新聞的人,可能無法體會,那有多麼一針見血地超級好笑。

 

很久很久以前,我那個成天蹺課、能夠靜靜坐下來翻閱的只有漫畫書的弟弟,一臉神氣地說我說:「我覺得我是台灣第一個看《蠟筆小新》的人」。那時他大概國中吧,講這話時有一股我無法解理的神氣(第一、除非那書只有一本的銷售量,否則誰會知道哪個人是「第一個」看的人?第二、就算是「第一個」,又怎麼樣咧?)我當下就「很姊姊地」回了一句:「哼!你啊,還是多看點課本吧!

 

很久很久以後,我當上了記者,每次在苦心經營一則獨家新聞,過程中如何使盡謀略讓受訪者知無不言(但和受訪者上床那種春色無邊的跑新聞法,只存在電影裡啦!)、如何若無其事對同事保密防諜、如何說服長官大方賞版面;一旦大大地刊在顯著的位置,其他媒體不甘願也要跟著後面轉,聽見路上有人談論你的新聞,看見相關單位因此改變政策,心中就會湧現一種無可言喻、也不能張顯(這行業有和棒球相似的倫理,打了全壘打摔棒或用走的回壘也會惹毛同業)的滿足。那時,我就會想到我弟說自己是「台灣第一個看《蠟筆小新》」時的事。

 

 

(和調查對象發生關係只在電影裡)

 

先撇開什麼社會守門人的第四權等等這行業的職業道德及自我設定的光芒和十字架,跑到好的獨家新聞讓記者最直接感到快感的,就是那個「第一個」部分,也許沒有人在乎那新聞是誰「第一個」寫的,但你自己知道、你就是很得意。

 

記者這工作和很多行業一樣,不用太仔細思考,就可以想出五千八百個缺點:工時太長、下班太晚、壓力太大、薪水太少、長官太多、常要撇開人性、常得惹人討厭、有做不完的白工、有填不完的版面、每天都是從零開始、永遠都在被比較….。和缺點相較,也許優點只佔十分之一,而其中最高級的一項就是「獨家新聞」,一則超級獨家,大約可以消掉兩千五百個缺點(但維持的時間也許只有三天),所以記者永遠都在尋找獨家。

 

不過,就在我寫下這些記者職場遊戲規則時,這規則其實也已經有了變動。在水果出現創造了中心集體思考式的運作模式、取代以各單點記者赤手空拳打天下後,新聞輸贏的「包裝」考量似乎已大過「獨有」;它只要新聞「好看」、不一定要「獨家」,而這樣的轉變台灣民眾似乎也很埋單。新聞畢竟也是要有人看了、才算是存在;我暫不比較那一種原則才較正確。但光就記者這個工作來說,不以獨家為目標,也許工作心理包袱會輕點,趣味和滿足卻會少了一大半!

 

想到這點,就覺得這部《SCOOP》,真是挺好看的!

 

 

《遇見塔羅牌情人》(SCOOP)

編、導:伍迪艾倫

演員: 史嘉蕾喬韓森

休傑克曼
伍迪艾倫
伊恩麥克夏恩

片長:  95分鐘

圖片來源:http://movie.atmovies.com.tw/movie/film.asp?action=next&film_id=fsen00457513

 

arrow
arrow

    楊小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